
聽見福爾摩沙的呼聲 普世青年齊聚ILT宣教營
2025年07月05日
【邱國榮新北市報導】7月4日上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主辦的第23屆「我愛台灣宣教營」(I Love Taiwan Mission,ILT)於台北中會淡水教會舉行開幕禮拜,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與台灣本地青年齊聚一堂,展開為期數週的信仰與文化交流行動。
開會禮拜由前PCT總會議長、本次接待教會之一Sawalian ‘Amis(東美)中會Ciwkangan(長光)教會牧師Fuyan Suda(張培理)講道,以馬太福音9章35~38節為主題經文,勉勵與會青年效法耶穌走入人群、回應呼召,實踐基督的愛。
Fuyan Suda指出,本屆ILT主題「福爾摩沙的呼聲」(Formosa’s Voice)並非僅是向世界發聲、尋求關懷,而是邀請普世教會青年一起聆聽台灣土地上的信仰見證,從中得到激勵,回到各自教會繼續委身,為主作工。「ILT營會的目的,就是讓世界各地的青年走入台灣地方教會,看見在地如何透過福音事工祝福社區。」
Fuyan Suda以耶穌走遍各城各鄉、醫病講道為例說明,PCT近1300間教會遍及城市、鄉村、高山、海邊,正是效法耶穌走入人群與人同在,回應人們身心靈的需要。這樣的精神也體現在ILT營會,透過參與地方教會事工,青年們見證基督徒在台灣土地上的實踐與愛心。
面對台灣5至6%的基督徒比例及高齡化、少子化帶來的挑戰,Fuyan Suda建議PCT在各中會推動「大手牽小手」的合作模式,無論教會大小,只要攜手合作,皆能在社區發揮關懷影響力。他呼籲青年看見這世代的苦難與需要,如同耶穌當年「動了慈心」,以愛與福音回應世界。
Fuyan Suda最後提醒所有參與者,ILT不是差遣青年去服事別人,而是聖靈帶領他們來到台灣,聆聽美好宣教故事,信仰得到激勵,然後再次被差遣回到自己的國家和教會,活出耶穌的樣式。他鼓勵青年將台灣的信仰經驗化為生命的動力,讓基督的愛在世界各地持續傳遞。
自2002年起,總會青年每年舉辦ILT,今年迎來韓國、日本、美國、紐西蘭與哥斯大黎加等國24位青年,展開跨文化交流與信仰實踐之旅。甫接任總會青年幹事的牧師黃馨蓮表示,這群青年將深入台灣在地教會、走入社區與生活,體驗台灣多元文化與教會事工,進而建立與台灣更深的連結。
黃馨蓮指出,今年參與ILT的青年將分散至城市、鄉村、原住民部落等不同場域,觀察並學習台灣教會如何在語言、文化、氣候等多變處境中活出信仰。「這些青年不僅能認識台灣的文化特色,更能親身感受台灣教會在地化宣教的力量。」
此次參與者多來自亞洲與美洲國家,黃馨蓮坦言,部分原訂參加的大洋洲與非洲國家青年因故無法成行,略為可惜。但她期待這些青年能帶著自己國家的處境意識,與台灣深度交流,為台灣教會帶來新的視角與故事。
黃馨蓮強調,ILT除了是信仰交流的平台,在當前台灣飽受中國外交壓力與國際孤立的背景下,更成為一座連結普世青年與台灣社會、教會的重要橋梁。「在這樣的處境中,青年願意認同台灣、委身台灣,這對台灣極具意義。」她指出,PCT一直強調在地宣教使命,但唯有與普世互動,才能激發反省與成長,ILT正扮演激勵信仰、深化國際理解與團結的角色。她期盼這個營會未來持續舉辦,成為台灣教會向世界發聲的盼望記號。
開幕禮拜結束後,隨即展開專題演講「福爾摩沙的心跳」,由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助理教授羅以主講。下午進行分組討論,傍晚則安排「馬偕巡禮」,參訪牛津學堂、馬偕墓園、淡水教會、馬偕紀念大樓、滬尾偕醫館及馬偕登陸處,讓與會者實地走訪宣教足跡,認識台灣教會歷史。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