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首要呼召與職業無關
我們需要重新塑造我們對「工作」與「呼召」的理解。
2025年08月22日
(作者 Missy Wallace)我有三個已成年的孩子。在過去兩個月裡,他們都曾跟我談過是否真的喜歡自己的工作。這些對話通常從一些明顯或隱含的問題開始,例如:我對這份工作有熱情嗎?、薪水足夠嗎?、我的主管有幫助我成長嗎?這份工作有意義嗎? 或是偶爾的:我是否為這世界帶來任何意義?
過去十多年,我專職教授關於「將信仰與工作整合」的課程,也常在餐桌上討論這個主題。儘管如此,我的孩子卻很少從「以上帝為中心」的角度來思考他們的工作,例如:「上帝要我在這份工作中看見什麼?」或「上帝如何在我目前的角色中塑造我的生命?」以及「我能如何將祂的美善帶進這份工作?」
或許這反映了我在教養上的某種不足。但更明顯的是,它反映出一個在西方社會特別普遍的敘事,尤其在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之間:個人的身分及意義感,往往與工作中的表現和滿足感緊密相連。(當然,另一個同樣真實的敘事也存在,圍繞著這類問題:為什麼我找不到一份足以維生的工作?為什麼我總是被剝削?)
當然,面對工作的本質與目的等充滿挑戰的問題的,不只有年輕人。每個禮拜,關於人工智慧、自動化,以及各種新興的職場趨勢的新聞標題,都會引發大眾一波又ㄧ波的好奇、恐懼與重新想像。我和丈夫最近也深刻感受到這種動盪,因為我們雙雙離開了原本以為會一直做到退休的工作。
儘管我在企業界、教育界以及非營利組織領域已有三十年的工作經驗,如今也作為顧問,致力於幫助個人與機構將信仰融入工作中,我仍對凱倫·普萊爾 (Karen Prior) 的新書《你有一個呼召:在真、善、美中尋找你的使命》萬分感謝。這本設計精美的小書蘊含驚人的洞見。我忍不住一頁頁地讀下去,更發現其中充滿豐富的神學與實際應用的真理,並且與生活息息相關。
《你有一個呼召》完全是寫給那些身處瞬息萬變的選擇,渴望在日益加劇的倦怠中釐清自己呼召的基督徒。這不是一本傳統意義上的「辨識職涯選擇」手冊。這本小書試圖藉由一個神聖的框架,重新定位「呼召」本身的意義。
作者凱倫在這本短短的著作中,探討呼召與使命的多個面向。雖然全書可以在一兩次的閱讀中一口氣讀完,但更適合你慢慢品味,手邊配合一本筆記本邊寫邊思考。凱倫擔任文學教授數十年的經歷,加上她終身的閱讀嗜好,清楚地展現在她優雅而多層次的文筆中。她將跨越世紀的聲音交織在一起——無論聖俗、詩歌、文學、回憶錄、哲學、商業心理學,還是聖經——編織出一本既有永恆深度、又切合時代需求的作品。
在開篇的章節裡,凱倫說明為何關於「呼召」的討論既古老又迫切。她並未提供什麼前所未有的創見,而是回溯並澄清那些如塵土般古老,卻被遺忘的真理。她釐清「有酬工作」與「無酬工作」、「職業」與「呼召」之間的差異,並展示這些領域之間細膩的互動。雖然這些術語的交錯使用偶爾會讓人混淆,但最終,讀者會對每個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
對我而言,書中最有意義的主題,是她直接迎戰現代文化對工作的「敘事」——特別是西方的敘事——並提出以基督為中心的「另一種可能」。她拓展了我們對呼召與工作的既有定義,並引入神學上的洞見,挑戰普遍盛行的勞動觀念,更探討在人類歷史上,人們對工作的不同理解。
或許更重要的是,凱倫提醒我們:呼召的核心在於「我們是誰」,而不是「我們做什麼事」。在書的前段,她有力地指出:「每一個人最首要的呼召,是為那位創造世界的上帝作見證」。她在另一處寫道:「事實上,人類最初的呼召,大多與工作或職業無關」。我們作為父母、兒女、手足,以及上帝形像承載者的身分,全都遠比職場上的任何頭銜與角色更為優先。
凱倫批判當代文化對工作的主流期待:要求工作必須是能激發熱情、帶來成功,並產生可衡量的影響的。她認為,這些理想其實是對基督信仰裡「呼召」的扭曲理解。引用作家與生產力研究者紐波特 (Cal Newport) 的研究成果,她挑戰「熱情先於目的」這個廣受歡迎的主流信念;與此相反的是,凱倫主張有意義的工作往往是從傑出的表現、委身及忠心之中逐漸生長出來的。
她同時也批評人們對找到「完美的工作」的執念,指出這其實是一種折磨。因此,凱倫決心提升「安靜而平凡的工作」的價值,為其辯護——即使這些工作缺乏可見度或光鮮亮麗的外表。綜合來說,這本書似乎在傳達一個核心觀點:找到「正確的工作」不如「以正確的方式工作」更為重要。
在書的最後,凱倫提出一種以「美德」為核心的呼召觀,將真、善、美置於首位——無論你的工作或職位看似高尚與否。她謹慎地強調,雖然唯有上帝完全擁有這些超越性的特質,但她幫助我們看見,當我們做一件好事 (並好好地做它) 時,其實正是參與在上帝的本性中。凱倫說:
追求真善美這三樣 (超越性的價值),就是擁抱「人類本來應有的樣子」——以及身而為人本質中的美德與卓越性。拒絕其中任何一樣,都是在削弱我們的人性,而人性的本質正是上帝的形像。
雖然我從未親自見過凱倫,但我聽過她的演講,而這本書的風格似乎與她的公開表現如出一轍。凱倫的文筆既有思想深度又容易親近,既富哲理又立足於現實,甚至有時帶點幽默感,卻能提出嚴肅的神學主張。這本書的整體語氣是反思性的、牧養性的,且充滿智慧——從不說教,也不居高臨下。
話雖如此,《你有一個呼召》不一定能同樣引起所有讀者的共鳴。若你正在找一份「實用的職涯指南」來幫你立刻找到下一份工作的方向,這本書可能無法給你想要的「猛藥」——即使它確實能讓你從必須立刻「搞清楚一切」的壓力中釋放出來;如果你正在一份缺乏選擇權的工作裡打拼,甚至處於薪資不足以維持基本生活、還可能被剝削的環境中,那麼這本書或許會顯得與你的現實有些脫節——即便它的神學基礎相當穩固。
此外,那些偏好直白、條列式、商業風格寫作的讀者,可能較難理解這本書跨越領域綜合呈現的方式 (結合不同來源與故事並申論)。而雖然凱倫這本書未必像經典著作如葛尼斯的《一生的聖召》或高思帆的《全球視野下的使命實踐》那樣具有深刻的塑造力,但在篇幅與語言難度上卻更加親和易讀。
總的來說,我最喜歡《你有一個呼召》的其中一點,是凱倫在書中不時穿插的個人故事。她分享自己呼召轉變的歷程,其中有些是因為選擇堅守信念而必須付上代價的痛苦抉擇。這些故事表明,她不僅僅空說大理論或下指導棋,而是真實活出她所傳達的信息:它們揭示了,要以「真、善、美」的方式去工作,往往需要付出昂貴的勇氣。
這本書幫助我重新想像如何與我已成年的孩子談論「工作」。我現在更能鼓勵我的大女兒,去看見她在品牌願景策略上,爲這個世界帶來的美感;我再次對原先的想法感到興奮,更有信心地告訴兒子,他在金融業的工作其實是在用數字界定真理,為商業帶來珍貴的透明度;並且,每當我最小的女兒在臨床數據的汪洋中感到迷失時,再次向她強調腎臟透析治療本身所蘊含的良善。
凱倫對真、善、美的呼籲提醒了我的孩子們——也提醒了我——我們的首要呼召,始終指向那位呼召者,以及祂如何透過我們的工作來塑造我們每一個人。我為凱倫的真誠可信喝采,她以巧妙的筆觸闡明每一位基督徒都需要聽見的關於「呼召」的信息。
Missy Wallace是90Seventeen Consulting的創辦人、前「救贖主城市差傳中心」(Redeemer City to City) 全球「信仰與工作」的倡議總監,是《信仰與工作:激勵你的教會在日常中活出影響力》(Faith & Work: Galvanizing Your Church for Everyday Impact) 一書的合著者。
| 網友回應 |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