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新聞封面圖

情緒困擾信徒比例升 徐心言:牧者成健康器皿才可有效牧養

2025年11月05日

來源: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 推薦 0 分享: 分享至 LINE

(採訪:黃君華)【時代論壇訊】根據2024年香港教會普查,信徒的「情緒/精神困擾」在教會牧養需求選項中,從2019年的第6位上升至第3位,比率從62.6%升至66.1%。同為「醫.巔.完」牧者及心理學家的李澤沛博士及徐心言博士,在早前一聚會中探討相關牧養對策,並提醒牧者莫被別人的價值觀模糊牧養焦點,要時刻保持健康心靈,才能幫助精神困擾的弟兄姊妹。

社交媒體加劇自卑感 社會問題令學童「愈諗愈頹」

李澤沛表示,社交媒體「將『比較』推到歷史新高」。現代人喜歡在社交媒體上發佈生活點滴,但有些人只分享自己最美好的日常片段,形成負面比較,久而久之令人感到自卑和焦慮。徐心言指,我們未必意識到那些片段正在影響自己的身心,但其實它們不斷在影響大家的思維模式。

此外,李澤沛提到,社交媒體的普及令年輕人缺少了「無監督的遊戲」(unsupervised play),因為社交平台運用演算法,派送合乎個人喜好的內容給用戶觀看,人們看似自由地使用,但實際上已受系統監察和操控。李澤沛續指,在智能電話普及前,小孩「喺沙灘,唔使畀玩具佢,佢自己搵石頭玩,其實好free(自由)」,不但可以從中培養創意和發掘生活樂趣,還可增進社交聯繫,不用受軟件控制。

他又認為,香港近年政治立場兩極化令人際關係對立,降低了彼此的社交聯繫。他引用嶺南大學2024年的「香港學童快樂指數調查」,報告顯示香港學童對「活在世上很有價值」的認同感創新低,而且愈高年級的學生,認同感愈低。他認為年紀較大的學生,思想相對成熟,因此更了解社會存在的問題,以致「愈諗愈頹」。

僵化心靈影響信仰焦點 思想脫鉤有助緩解焦慮

另一方面,李澤沛籲牧者要提防被外來的價值觀影響自己的觀點,導致牧養失焦,例如以為「教會聚會人數減少就是自己牧養不力」、「獲按立為牧師才是人生的成就」、「教會愈多活動便是愈復興」等等。這些僵化的思想容易為自己帶來焦慮和壓力,不利牧養。他提醒大家要「思想脫鉤」,不要盲目跟從別人的價值觀,卻應著重尋找合適自己的位置。

徐心言認為,牧養精神受困擾的弟兄姊妹,關鍵是持續地與他們同行,但牧者首先要有健康的心靈才可幫助他們。她強調牧者就像一個器皿,承載弟兄姊妹的生命,不是要與他們博弈,也不用被他們的負面情緒影響自己,要先認清自己的位置,然後在適當的時候把真理灌輸給他們。

聚會的主題為「怎樣牧養情緒/精神困擾的信徒?」,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主辦,於10月17日早上在該會社址舉行,約40人出席。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回到新聞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