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投影片 5月1日 星期四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談與SEN相處之道 倡傷健共融 北宣強調特殊孩子是神賜祝福

(2025年02月14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採訪:麥嘉殷)【時代論壇訊】當有特殊學習需要(Special Education Needs,簡稱SEN)的孩子來到教會,我們會怎樣接待他們?早前一講座上,宣道會北角堂傷健群體牧養科副科主任袁國瑞牧師分享該會牧養SEN孩子的挑戰,提倡傷健共融,並強調傷健群體是神所賜的祝福。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學校社會工作服務主任鍾慧妍則指,「傷」與「健」都是由人劃出界線,上帝沒有如此劃分。

袁國瑞提到,曾有SEN家長表示,照顧孩子所需的心力很大,支持不住,想過殺死兒子後自殺。袁國瑞引用「牽一隻蝸牛去散步」的故事,以及中國神學研究院前院長余達心牧師的說話,寄語大家,神將SEN孩子放在人的心中,是要給予祝福,讓他們的需要激發我們的愛心,也讓他們的無能驅使我們全面投入,並讓他們的一無所有迫使我們放下期望,並且單純、清心地服侍。

SEN類別包含肢體傷殘人士,袁國瑞介紹,該會牧者在1992年開始服侍傷健群體,到2002年正式在該會成立「甘心團契」,因參加人數不斷增加,後來該會成立傷健群體牧養科全面地牧養傷健信徒。傷健群體牧養科作分齡牧養,信徒年齡由三至九十歲不等,當中包括智障、自閉、視障、聽障、肢體障礙的弟兄姊妹及其家人,提倡「傷健一家,以愛共融」。

不過,傷健群體進入教會並不容易,袁國瑞舉例,曾有執事及教牧同工擔心「搞唔掂」,因教會缺乏設施配套、能力不足;亦有會友擔心傷健群體擾亂教會崇拜秩序,影響他人;更有會友憂慮,教會走火警時,被傷健群體擋著出口。但袁國瑞指,當時的堂主任蕭壽華牧師堅持牧養傷健群體,並鼓勵會眾接納,強調傷健群體是「神賜給我們的祝福」。袁國瑞表示,牧養傷健群體,教牧的取態很重要。此外,該會亦設立「傷健主日」,並在當日崇拜請傷健群體分享見證及獻詩,讓其他會眾認識他們。

袁國瑞又指,起初設立SEN孩子的主日學時,曾觀摩其他教會,亦有機構協助教會開辦。同工也會約見主日學老師和學生,並在神學上、教學上訓練老師,幫助他們了解SEN孩子。他強調,固定的流程及人手頗重要,例如設立流程版讓SEN孩子知道目前要做甚麼、有固定老師照顧學生,讓他們熟習環境。

袁國瑞在傷健群體牧養科服侍十五年,過往曾接觸到不少SEN孩子。他指很多時大家以為SEN孩子難以接受福音,但「上帝的大能超越一切殘障」。他又提醒,教會使命是要將福音傳給每一個神所愛的人,包括殘障人士。他強調服侍者並非高人一等,例如該會建議傷健人士與事奉人員彼此稱呼大家為「弟兄」或「姊妹」。

上帝從沒有劃分「傷」與「健」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學校社會工作服務主任鍾慧妍則指,所謂的「傷」與「健」,都是由人劃出界線,上帝從沒有如此劃分。她又表示,有些SEN孩子有過人之處,因此在這前提下,她期望教會認識SEN孩子的特徵、困難,了解他們的需要,學習完全的包容和接納,以致能與他們一同在教會生活。

她介紹本港九個SEN類別特徵,包括:特殊學習困難(讀寫障礙)、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自閉症、智力障礙、肢體傷殘、視力障礙、言語障礙、聽力障礙及精神病患。她引用教育局數據,指在2023至2024學年,全港的小學生及中學生人數分別有逾卅二萬,而SEN孩子在兩個級別各佔三萬多,即平均每十人有就有一個SEN孩子,代表SEN孩子為數不少,同樣可推斷教會內也有不少SEN孩子。從教育局的數字亦可見,在小學及中學,最多學生有特殊學習困難,其次是自閉症或AD/HD。

鍾慧妍又指出大眾對SEN孩子的誤解,及分享相處之道。她舉例,大眾對AD/HD孩子的印象就是「好曳」,但其實他們是因先天問題導致無法探測危險、容易興奮。她在教會設計了「發言卡」,要參與主日學的AD/HD孩子舉起卡才可發言。她又建議教會組織SEN家長小組,讓家長彼此分擔;以及招募一些弟兄擔當「教練」,負責給予AD/HD孩子簡潔明確的指示。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督導主任尤文祺亦分享,其教會曾有SEN青年人跟組長表示想自殺,她建議導師跟牧者通報,也要跟家長溝通。她認為教會要「防患於未然」,了解SEN青少年的特性,並且按他們的特性來回應。另外,帶領SEN團契的導師、組長要合作,不應單打獨鬥。

是次聚會為香港基督教協進會SEN事工小組舉辦的「漆黑中的星光」講座第二講,於去年11月21日在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馬氏紀念禮拜堂舉行,現場約有四十人出席。
 


其他新聞快報
網絡欺凌與學童自殺講座 學者:家庭學校角色重要足挽命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低薪過勞、職業倦怠想轉職? 先安靜安息再重拾工作熱情和呼召 (台灣國度復興報)
離職治百病? 基督信仰提供不同視角和出路 (基督教論壇報)
職場困境常在「人」的問題 楊宗勳總經理:在工作中操練經歷神 讓生命成長 (基督教論壇報)
不義遺址認定未果 持續以信仰見證歷史、守望公義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