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免費索取酷卡 4月30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現代台語聖經翻譯講座 牧長籲多跟年輕人講台語

(2025年04月12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林宜瑩台北報導】台灣聖經公會主辦「古早古早上帝講台語」台灣族群母語聖經翻譯系列講座,4月12日上午在七星中會台北東門教會舉行。《現代台語聖經譯本》翻譯小組成員張德麟牧師、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助理教授梁淑慧、廣青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蔡尚志等人齊聚一堂分享台語聖經翻譯歷史時,談到聖經翻譯必須與時俱進,以及如何在台語以泉州音為主趨勢下,加強推廣漳州音台語,並對年輕人不講台語紛表憂心,呼籲眾人在家裡跟兒孫們講台語,在教會用鼓勵代替責罵教年輕人學台語,使台語代代相傳而不致滅絕。

張德麟說,《現代台語聖經譯本》的誕生是因應語言的變化,加上近代抄本鑑別學研究發達,更多抄本被人找到。過去翻譯原則強調原作忠實、動態對等,特別重視字義原文的翻譯,但這樣反而讓人誤解原作者要表達的意思。

張德麟說,《現代台語聖經譯本》清楚表明內在文句意思,也表明不同的文化背景內含的意思,避免不熟悉希伯來文化的人誤解原經文的意思。過去牧師巴克禮的《新舊約全書》使用較文言的拼音、語詞,也改成現代人較常使用的詞彙。專精希臘文、希伯來文、台語的學者及受過神學訓練的牧師一同討論,白話字、漢字對照呈現,讓台灣人能用母語——現代台語閱讀聖經。

梁淑慧以「當上帝開口說台語」為題專講時提到,18世紀初西方宣教師先到中國傳福音,有多位宣教師針對廈門音編寫教材、字典,後醫生馬雅各在1865年來台,複製廈門傳教經驗,在台推行白話字教育。之後牧師巴克禮則設立「聚珍堂」、使用活字印刷機,於1885年創辦《台灣府城教會報》(今《台灣教會公報》)。

梁淑慧說明,馬雅各在1873年監印《咱的舊主耶穌基督的新約》、1884年印《舊約的聖經》。1884年清法戰爭時,外國宣教師跑去廈門避難,包括英國長老教會、美國歸正教會、倫敦宣道會、加拿大長老教會等共組改譯委員會重譯聖經,後於1893年解散。而《巴克禮譯本》(又名台語漢字本)於1916年出版新約,1933年舊約問世。1972至1974年間出版的《紅皮聖經》,是天主教會與基督教會合作的成果。旅美長老林俊育的《全民台語聖經》也於2013年推出網路版、2015年出版紙本。再來就是台灣聖經公會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合作的《現代台語譯本》,2007年出版新約,2021年完成新舊約。

梁淑慧說,根據1899年《台灣教會公報》的統計,台南地區教會已有2000人使用白話字,而1914年教勢統計顯示,全台灣禮拜出席率平均為1萬2137人,其中用白話字的讀者6305人,漢文讀者1403人。

蔡尚志則從1865年台南看西街佈道所開始介紹,強調馬雅各在此設立醫館是長老教會在台設教160週年的起源。他依循宣教師足跡先後介紹看西街、太平境、岡林、左鎮(拔馬)、澄山(山豹)等全台各地有百年歷史的教會,並說這些教會多是原住民教會,後來漢化才漸漸以台語聚會。現在年輕人不講台語,部分原因是被長輩糾正發音不正確,多說多錯不如不說不錯,索性不講台語,他籲請在場前輩指導晚輩台語時以鼓勵代替責備。

討論時間,眾人針對為何台語多泉州音,少有漳州音踴躍發言,張德麟、聖經公會總幹事鍾淑惠鼓勵眾人錄製漳州音台語聖經影音,並鼓勵踴躍奉獻,讓聖經公會出版漳州音台語聖經。另外,台北中會南門教會長老、北一女退休英文老師李菊子呼籲眾人,多多在家、在教會用台語跟年輕人互動,盼望眾人努力將台語傳承給下一代,別讓台語成了瀕危語言。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新眼光讀經寫作工作坊 聚焦處境化與經文真義 (教會公報)
從催淚熱門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看人生:當壞事發生,不代表神不愛你 (基督教今日報)
原民教會千里護神學院校園! 從伐樹到靈修,變身屬靈特會 (基督教今日報)
全球首部耶穌事蹟手語電影 美國製作人來港分享拍攝歷程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曾混幫派、吸毒還欠賭債 傅詠恩遇見主 浪子成牧師得著復活新生命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