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榮台北報導】七星中會和平教會泰國義診短宣隊於8月17日下午在該教會一樓大廳舉行分享會,帶隊團長沈月蓮長老受訪時敘述此次泰北義診面臨的挑戰與看見。她指出,7月中旬,短宣隊在距離清邁超過一小時車程的扎羅村遇到強烈的屬靈攔阻。當地靈媒曾驅逐過12戶基督徒家庭,短宣隊抵達時,靈媒以激烈的方式干擾聚會。當地傳道人與團隊同工同心禱告,最終情況得以平息。
除了靈界爭戰,短宣隊也目睹當地醫療資源的貧乏。沈月蓮說,村民幾乎無法獲得完善醫療,只能仰賴零星的衛生所支援,「沒有社會健保制度,生活十分辛苦。」
挑戰中亦有信仰的突破與見證。沈月蓮分享,她三年參與義診,每次都看見神蹟。第一年見證一位疑似受邪靈攪擾的婦女,在禱告與醫治中得釋放;第二年遇見一名女大學生能同時翻譯華語、泰語與阿卡語,成為傳福音的重要橋梁;今年,雖有靈媒攔阻,又碰上當地進行疫苗接種,導致義診人數減少,卻見當地傳道人勇敢使用福音教材《四律》傳講真道。另有一位女副村長公開承認信仰基督,未來可能成為村落的關鍵見證人。此外,短宣隊意外獲得機會進入原本拒絕合作的小學舉辦英語活動。透過行走禱告與地方關係開啟,校方邀請隊員上課示範,讓英文詩歌首次在校園響起,成為新的傳福音契機。
沈月蓮強調,海外短宣並非比本地服事重要,而是提醒信徒在不同崗位忠心事奉,「要成為萬民的祝福,就必須跨出去,看見神在不同地方的作為。」
和平教會連續三年赴泰北進行義診與短宣,獲得第十六屆醫療奉獻獎的醫師翁瑞亨分享時指出,短宣隊的目標不僅是治療病人,更幫助信徒成長、支持當地教會重建。以扎羅村為例,該村原有教會因壓力被迫關閉。短宣隊三年持續探訪,終獲校方邀請未來協助英文教學。在當地建立教會所需費用並不高,關鍵是有人願意承擔事工,「我們順從上帝的腳步一步一步走下去,盼望明年能看見新的突破。」
「宣教不是苦哈哈,而是要『吃喝玩樂』。」翁瑞亨幽默分享宣教心法並解釋,吃當地食物、欣賞風景、進入文化,是道成肉身的實踐,也是建立同理心的方式,「如果不能享受,就不會做得長久。」
和平教會主任牧師蔡維倫受訪時回顧教會三年來前往泰北短宣的歷程。他指出,教會原先與台灣基督精兵協會同赴緬甸,但因局勢而停滯,轉與台灣世光協會合作前往泰北。雖面對語言與文化挑戰,短宣隊卻學會跨越困難分享福音。返國後,隊員更把經驗應用在本地,如在台北市政府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的聖誕活動中主動傳福音,「既然能在泰國分享,在台灣更應該敢開口。」
蔡維倫強調,短宣的影響不僅在海外,也提醒教會關注「家門口的宣教」。印尼看護與外籍移工就在社區,卻因語言與文化隔閡而缺乏連結,「未來希望教會能跨出一步,接待他們、建立友誼,成為實際的關懷與見證。」和平教會將於10月攜手世光協會,在教會舉辦「家門口的宣教」跨文化宣教系列課程,帶領信徒學習在日常生活中關懷並服事身邊的跨文化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