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串聯貼紙 10月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楊錫鏘:耶穌也要經歷成長

「讓心靈起舞」專題講座
(2010年06月08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環球聖經公會與漢語聖經協會於六月五日,假尖沙咀潮人生命堂合辦「讓心靈起舞.生命成長」專題講座暨聖經發佈會,由環球聖經公會培訓總監黎永明(圖左)擔任主持,並邀得中國宣道神學院輔導科講師區祥江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教牧事工部副主任李耀全博士,及中國神學研究院聖經科教授楊鍚鏘牧師主講。講座分為「重建心靈」和「蛻變成長」兩個專題,講員透過正向心理學與牧養的呼應,再加上聖經的教導,帶引會眾思考生命成長的課題,吸引約五百人出席。

專題一:重建心靈
區祥江(圖右)以「從基督教正向心理學重建心靈」為題,分享了重建心靈的五個元素,包括感恩、寬恕、活在當下、人生意義及盼望。「無論大小事也值得感恩,這除了令自己產生正面的感受,更重要是感恩最終目是指向上帝的施恩。」至於而「寬恕」的智慧,他則指是在於「饒恕讓自己快樂」,相反無法饒恕就等於持久回想著不愉快的經歷,負面情緒也不能消解。他又說「活在當下」就是享受現今的一切,並提出「時間富足」的概念:「要感覺有空間、悠閒、可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才算時間富足,從而感到快樂。」他又提到人生意義在於「工作能令你發揮所長、有意義,且令你快樂。」最後,他闡釋「盼望」有著三種能力,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意志力,及等待的能力:「要明白抗逆力源於對神的盼望,就算當下沒有即時解決問題,也能有等待的信心。」

李耀全(圖左)在介紹正向心理學時,指這是新興心理學擺脫過去只研究病態的傳統,而開始重視人各種正面負面的情緒。他相信「聖經為神的『特殊啟示』,但同時憑觀察人所得的心理學也是神的『普通啟示』」,因此他以牧養和心理學作結合。他進一步闡釋正向心理學輔導所重視的「善用優點」、「每天數算三件好事」、「慢慢享受生活」等,都跟基督教的實踐恩賜、感恩、守安息等相呼應。他又提出牧養需邁向「全人」,就是用屬靈角度看全人的不同範疇,由身體到人際、情緒、行為,再到靈性也要關顧到,而非聖俗二元化,亦因此他更認為心理學、社會學等跟牧養有交流的空間。

專題二:生命蛻變
楊錫鏘(圖左)以「耶穌的生命成長」為題,指出「成長是必經的,擁有完全人性的耶穌也不例外。」他引述路加福音指,耶穌的身心智慧也是「漸漸長大」的,顯示成長需要空間和時間,就算耶穌也要上聖殿學習。然後,他又引述耶穌被魔鬼試探的經文,分析說魔鬼從生存(在禁食中把石頭變麵包)、逆境(從聖城躍下)、前境(誘之以權力)三方面試探耶穌,均是人成長中的考驗,而耶穌分別用以回應的信心、順服和對神的愛,正是考驗中所堅立的。他又指出耶穌也有軟弱:「祂也不想被釘上十架,在客西馬尼園反覆禱告時仍不想被釘,只是他最後也沒逃跑。」他認為耶穌最後能留下來,正是「儆醒禱告」帶來的出路:「人要成長難免面對考驗和掙扎,但儘管學效耶穌順服的榜樣,神自會成就。」

李耀全在此部分主要分享了從彼後一1-11分析所得的「靈性成長三訣」。首先是由「知識」到「認識」,「『知識』只是頭腦認識,人可以認識聖經如認識世上其他資訊一樣,但靈性繼續膚淺。」他認為「『認識』是透過關係進入的,知道一個人,和認識一個人有很大分別。」然後是由「信心」到「愛心」:「在不斷成長中擺脫從世上情慾來的敗壞,甚至分享神的本性,重建上帝的形象,培養熱忱的靈性。」當真正認識神,又培養了熱忱靈性,就可由「短視」到「國度」(遠境),「就是由『自我中心』,變為『以上帝為中心』,並非抽離現實,相反是以永恆的角度看家庭、社交等現實環境。」

講座後的聖經發佈會簡介了漢語聖經協會出版的《聖經.生命成長版》,及環球聖經公會出版的《心靈關懷聖經》,場外設有書攤即場發售。

宣傳圖
 


其他新聞快報
投資購物沉溺少.上網性色沉溺多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真理大學校長專訪 吳銘達:有教無類 培育三H健全人格 (基督教論壇報)
職場宣教大會 分享職場宣教秘訣 (基督教論壇報)
教會中產、中年、中女、中興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黎艾理:勿使自己成複製品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