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世教協性別正義會議 作破碎世界醫治力量
2025年07月01日
【蔡育臻編譯】普世教協(WCC)於6月23日的中央委員會會期中,舉行了性別公義全體會議。會中邀請多位在歷史上扮演關鍵角色的女性分享,共同見證WCC推動性別平權的歷程,同時強調性別正義並非一次性的成就,而是一場永不停歇的信仰旅程。
曾任WCC婦女與反種族主義事工負責人的博士布里加利亞.班(Brigalia Bam)指出,1960年代末期「性別歧視」一詞遠不如「種族主義」廣為人知,甚至難以被翻譯和理解,引入女性主義神學的過程也充滿掙扎。她表示,儘管性別歧視的觀念已普及,但女性若要應對貧窮與戰爭等全球挑戰,仍必須攜手合作。
俄羅斯正教莫斯科宗主教區的WCC中央委員瑪格麗塔.涅柳波娃(Margarita Nelyubova)則分享,WCC在1988至1998年推動的「眾教會與婦女團結十年運動」,有效催生了由女性主導的主日學、幼兒教育等平信徒事工。
來自中國基督教協會(CCC)的WCC中央委員顧靜琴則分享,1995年聯合國的《北京宣言》深刻影響了中國社會與教會,開啟了對家暴、教育權益等議題的公共討論,並促使WCC持續推進女性領導的神學視野。如今中國已有近42%的按立牧者為女性。但她坦言,在偏遠農村,傳統觀念仍是女性擔任領導職務的阻礙,顯示相關工作仍須持續推動。
南非聖公會主教文森霞.卡貝(Vicentia Kgabe)博士則向全體教會發出呼籲,邀請眾人從假設性的想像走向創造的實踐。「倘若我們不是以憐憫的眼光,而是以夥伴關係來聆聽受創者的聲音,會怎樣呢?」她強調,當任何一位女性遭遇流離失所、暴力或噤聲時,都是上帝的形象受到了損傷。
會議主席、印尼籍的牧師胡塔巴拉特.勒邦(Henriette Hu-tabarat Lebang)最後總結,教會不應只擔任觀察者,更應成為一股具全球影響力的道德聲音。她表示,WCC已透過多項事工關懷弱勢者,未來更要推動創傷知情的事工,在破碎的世界中活出醫治與公義的召命。(資料來源:WCC)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新聞導覽
- 上一則:英國安樂死三讀 教會憂遭濫用
- 下一則:世界難民日 與難民團結同行 維護受庇護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