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教會趨勢報告 實體禮拜難取代線上觸及廣
2025年08月26日
【曾俊柏編譯】疫情過後,線上禮拜變得十分普及,但能完全取代實體聚會嗎?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7月發表的報告指出,親身到教會的人不僅心率較高,心靈感受也比觀看直播的會友更深刻。對此,該研究主持人、杜克大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副研究教授佩蒂.范卡佩倫(Patty Van Cappellen)在8月19日接受宗教新聞社(RNS)訪問時便直言:「線上禮拜無法完全複製人在現場的體驗。」
這項研究名為《臨在的力量:虛擬與實體禮拜對幸福感及身心社會的影響》(The power of presence Well-being and biopsychosocial effects of virtual versus in-person religious services),刊登於《宗教與靈性心理學》(Psychology of 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期刊。研究團隊為北卡羅萊納州的43名基督徒志願者配戴能記錄生理數據的穿戴裝置,並請他們分別參加一場實體和線上的主日禮拜。
數據顯示,參加實體聚會者的平均心率為每分鐘84下,高於線上參加者的79下。問卷結果也指出,線上禮拜者體驗到的超越感、對教會的認同感,以及與上帝的親近感,都低於實體參加者;不過,兩組人在整體的幸福感方面沒有明顯差別。
范卡佩倫在訪談中補充,團隊並非暗示線上禮拜不好,而是強調這份研究是個起點。她表示,未來教會可以繼續探討如何改善線上禮拜體驗,例如增加直播討論功能或調整、增加攝影機角度,來提升線上參與者的臨場感。
線上禮拜的普及也實際改變了教會生態。伊利諾州埃文斯頓湖街教會(Lake Street Church of Evanston)主任牧師麥可.伍爾夫(Michael Woolf)向RNS表示,牧會數十年的他近期開始遇到有會友向他坦白,自己同時也去別的教會聚會,甚至形容這種行為像是在對教會「劈腿」。
伍爾夫引用哈特福德宗教研究所(Hartford Institute for Religion Research)於2024年底的調查說明,信徒前往多間教會做禮拜的情形並不少見。數據指出,約46%的受訪信徒有時會參加其他教會的聚會,7%的人更認為自己不只有一個所屬教會。他認為,線上管道的方便性是原因之一,但也讓新朋友更容易在實際拜訪前,就先認識教會。
針對教會內部擔心「線上模式會減少實體人數」的聲音,伍爾夫有不同看法。他認為,線上選項反而能幫助生活忙碌的年輕家庭與教會保持連結。他鼓勵牧者們擁抱趨勢,因為這也顯示信徒正在積極尋找心靈歸屬,是教會成長的機會。(資料來源:RNS)
| 網友回應 |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新聞導覽
- 上一則:如何在忙到無法思考時仍忠心於主?
- 下一則:我因你而存在 G20跨信仰論壇南非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