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瑩台北報導】你有孩子正值青春期,不知如何面對與陪伴孩子度過情緒風暴嗎?有22年心理諮商經驗的諮商心理師張佳雯說,父母可以與孩子約定時間進行精心時刻,在這段時間要多讓孩子說,父母靜靜傾聽,也不必下指導棋,主要是陪伴與增進親子互動。若彼此一言不合,快要起衝突前,父母要懂得先放低、放慢自己聲調,千萬不要大聲。
台北中會北投教會8月16日舉行「主日學週末營心靈療育課程」,邀請張佳雯分享「支持孩子走過情緒風暴」。張佳雯說,人的情緒是有功能的,無論是憤怒、悲傷、害怕、快樂、興奮、喜悅還是平靜,都能讓人試著用前額葉來思考、判斷、選擇。父母適度因應,可引導孩子的情緒健康發展,有助於適時消退情緒、不累積。
張佳雯指出,2000年後,因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快速發展,加上2019年疫情助長,現代人沉迷於網路的生活樣態。現在的孩子壓力來源在家庭、人際相處、身心健康、自我概念、自我形象、網路社交等面向上,加上青少年前額葉發育還未成熟,容易不專心、衝動、漫不經心、律己不嚴,父母若只會高壓壓制,很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破裂,互動產生嚴重代溝。
張佳雯提醒,親子互動時若情緒高漲、快起衝突,父母可以先「尿遁」,躲進廁所冷靜,或去大口喝水,把注意力放在吞嚥,試著讓自己先冷靜下來。假使孩子想回自己房間,無論是摔東西、撕紙張、大吼大叫、用力捶枕頭棉被,只要孩子不自殘,父母都不要先喝斥、制止,直到彼此情緒都緩和後,再找可對話的時候溝通、了解與相互道歉。
北投教會牧師楊善雄表示,其實很多心理諮商的理論與實踐都受到西方基督教文化影響,因此基督徒不用太擔心或排斥。張佳雯雖不是基督徒,可是她的分享可以幫助主日學老師、孩子及家長懂得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