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網酷卡 6月3日 星期一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每日閱讀首頁 蘇老師時間 劉三講古 張牧師開講 每日經歷神
林南禱告手冊 胡邵明牧師靈修 宣教日引 荒漠甘泉 慕安德烈
每日新眼光讀經 每日靈修小品 信心支票簿 湯新如牧師靈修 今日恩典365
奔向日出 黃牧師靈修 劉彤牧師靈修 芥菜種靈修日誌 活潑的生命
三讀三禱運動 英文靈修



巴那人 Bahna People

←【前一篇】瓦尼彥人 Vanniyan People


      「巴那」這個名字取自梵文的「班奈」(Behn),是種子的意思。巴那人過去從事的工作就是將棉花種子從纖維中取出來。在北方邦和比哈爾邦這兩個地方,巴那人被稱為「都那」(Dhuna),這字也是梵文中與棉花相關的字。「都」(Dhu)是「搖晃」的意思,這是製作棉花的其中一個步驟。今天巴那人自稱為謝赫.曼蘇里(Shaikh Mansoori)或曼蘇里(Mansoori)注。歷史上,巴那人社區是由穆斯林拉吉普特(Rajput)貴族種姓,以及從波斯和阿富汗來參與棉花梳理業的穆斯林所組成。他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位名叫謝赫.曼蘇里(Sheikh Mansoori)的穆斯林先知,這人很可能是一名棉花搬運工,因此他們也稱自己為謝赫.曼蘇里。此外,傳統棉花加工受到工業化的影響,許多巴那人已經轉營中型農場,擔任農夫。巴那人雖然居住在有不同種姓和宗教信仰的社區,通常這些社區的每一個種姓擁有自己的議會,議會有管轄的權力,處理紛爭和處罰社群中破壞社會規範的人,巴那人只能跟自己社群內的人結婚。今天有大約2百萬巴那人居住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他們多數說烏爾都語(Urdu)。有些人信奉伊斯蘭教,有些人則是印度教徒。至今,他們仍是福音未得之民,但已有基督教團體在他們當中服事,也已有烏爾都語聖經、耶穌傳影片和福音語音資源。注 Mansoorsi是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北方邦、比哈爾邦和印度北部的穆斯林社區。

天父,禱告巴那人可以遇見那些願意向他們傳福音的人,求神差派人去接觸人數眾多的巴那人,帶領和栽培他們儘快成為耶穌的門徒。「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為巴那人能接受耶穌的祝福來禱告,求神讓他們經歷交託給你的生命的穩妥。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我已對你們說了這些事,是要讓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讓你們的喜樂得以滿足。約15:11喜樂--喜樂是個「關係」的字,描述神向我們施恩的行動。要注意這節經文的重點在「這些事」,耶穌強調的不是「喜樂」,而是「住在我的愛裡」。喜樂是活在耶穌裡所會產生的自然結果,正如精心栽培的葡萄樹會結出葡萄一樣。我照顧葡萄樹,就會長出葡萄;我照顧在基督裡的生命,喜樂就隨之而來。經文說是耶穌的喜樂給了我們,不是我們自己製造的。耶穌的喜樂就是遵行父的旨意,完成救贖大工。衪的喜樂來自於完全順服父。耶穌為我們定下了喜樂的模式:你想要喜樂嗎?順服吧!你想要有喜樂嗎?常住在耶穌裡吧!你想要有喜樂嗎?榮耀天父吧!今天許多人沒有喜樂,原因很簡單:沒有順服神,沒有常住在耶穌的愛裡,也不榮耀父神。好好反省一下生活,我們常會把過程扭曲了,往往只想要喜樂,卻忘了產生喜樂的過程。主耶穌說:「順服、住在主裡和榮耀天父」,你就會享有祂的完全喜樂。本期的每日讀經靈修,內容採用自TODAY WORD A Devotional based on the Greek and Hebrew texts Written by A.J. Moen, Ph.D 可上網訂閱 http://www.atgodstable.com

     


本文由萬民福音使團提供
本內容已停止更新,目前使用過去內容進行輪播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