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免費索取酷卡 6月3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每日閱讀首頁 蘇老師時間 劉三講古 張牧師開講 每日經歷神
林南禱告手冊 胡邵明牧師靈修 宣教日引 荒漠甘泉 慕安德烈
每日新眼光讀經 每日靈修小品 信心支票簿 湯新如牧師靈修 今日恩典365
奔向日出 黃牧師靈修 劉彤牧師靈修 芥菜種靈修日誌 活潑的生命
英文靈修



「他也是基督徒...」一笑置之還是提高警覺?

←【前一篇】挫折與困難終將把我們更多導入神的心意

曾經,「基督徒」三個字是金字招牌,至少,我小的時候。
但如今...
如果你沒有吃過基督徒的虧,那還真是「上天保佑」。

基督徒曾經被視為有愛心,高道德,言行一致的人,但那已是昔日黃花。
基督信仰的教導未曾改變,聖經未曾改寫,但是基督徒三個字的內涵已經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什麼?

答案當然是信仰的僵化。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馬偕對社會的影響。

今日台灣的醫院,學校乃至於社會借助慈善風氣,都是當年的宣教士奠定的基礎,他們充分實踐了「信仰是光與鹽」的核心價值,完全不同今日信仰是「光語言」的型態。

過去五十多年來,基督信仰一直致力於各種論述與神學,固然有其不可抹滅的價值,但是在信仰落實的層面卻是大大退步於宣教士的年代了。

當年的宣教士語言不好卻用生活表現出信仰,謹遵「有衣有食就當知足」的經訓,把自己有的分給人,關心人心靈富足遠超如何發財,根本無法想像今日教會主流的致富教導。

會不會今日教會領袖關心基督徒的比例與人數過於關心社會大眾的精神生活呢?

過去基督徒的文字與藝術工作都致力於淨化風氣,這樣的深耕者似乎漸漸絕跡,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如何成為網紅」提升知名度,然後才掛上基督徒的招牌,究竟這幾十年在信仰內部發生了什麼事?值得基督徒深思!

其實,事情是這樣的...

在社會深層角落依然有許多「未曾向巴力屈膝」的基督徒,他們不沽名釣譽,不追求名利,願意委身在被忽略的地方默默耕耘,只是他們不太會在媒體曝光,所以在這個媒體時代,他們很少被人注意,他們也不會在所謂大教會或機構擔任耀眼的職務,更主要的是他們往往也不是在知名大公司或是政府重要部分發聲,以至於大家忘記他們的存在。

我們當然同意有某些基督徒應該挺身而出,被社會大眾認識,並且在「各大山頭」有影響力,但是這並非主要的途徑,別忘了,「鹽」是多麽低調,真正的光也不是耀眼的煙火,而是守望的星光。
身為基督徒,我們不必去計算我們的影響力,只要盡好本分,那就是影響力,無需用媒體眼光評價所有的事情。

寧靜致遠,這也是十字架的特質,不是嗎?

結論就是捫心自問:「他也是基督徒」這話用在自己身上究竟有何含義...

唉,一言難盡咧!


本專欄原始出處為愛加倍靈修中心之劉三講古 Agape Care Ministry
特別感謝劉牧師授權轉載。版權所有,轉載及相關版權問題請洽劉曉亭牧師。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