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撒母耳記下15章1-12節
|
|
←【前一篇】撒母耳記下14章23-33節
|
【下一篇】撒母耳記下15章13-37節→
|
|
本篇研經釋義,當日與讀經會同步刊出:http://www.su101.net/archives/24490
金句:滿了四十年(有作四年的),押沙龍對王說:求你准我往希伯崙去,還我向耶和華所許的願。(撒母耳記下15章7節)
趁勢登基背叛父王
押沙龍回京後,滿了四年,便請求往希伯崙還願。「四十年」應理解為「四年」《新譯本》,這年大衛六十四歲。若作「滿了四十年」,則大衛成了百歲人瑞,與壽終時他才七十歲不合(5:4)。
一、車輦豪華斷案爭先(1-6節)
押沙龍的外貌吸引群眾,晨起即在城門口處理朝政,又能秉公斷案,民心便倒向他。押沙龍高傲起來,經常以君王車輦的規模出入京城,且有意壟斷審判系統,爭先為百姓伸冤,恨不得能作全民的士師(審判官)。他原本可以成為大衛得力助手,後來卻為父王帶來極大的苦難。
二、奏請離京向主還願(7-9節)
押沙龍奏請大衛准許他離開耶路撒冷到希伯崙,還七年前向上帝所許的願。依據摩西律法還願本身是好事,但押沙龍心懷不軌、另有謀算,只是在利用上帝而已。大衛還是祝福他平安來回,顯然六十四歲的大衛太信任這位太子。希伯崙在耶路撒冷西南方卅公里處,押沙龍在這城裡出生,此城也是大衛作全國的王時登基所在。
三、傳報各方新王登基(10-12節)
中樞要員有兩百人與押沙龍同往希伯崙,都真誠效忠大衛王,他們對押沙龍謀叛一事毫不知情。當押沙龍派密使傳報以色列各支派:新王登基,角聲大作;這兩百官員有些不知所措。押沙龍在希伯崙一面向上帝還願,一面把大衛的謀士、拔示巴的祖父亞希多弗(23:34; 11:3)請來,趁勢行登基儀式。跟從的百姓愈來愈多,聲勢也愈來愈大。國策顧問亞希多弗轉向輔佐押沙龍,可能與大衛對政事不夠極積有關。
默想/應用:
擁有民心應謙卑,深諳謀略應智慧,長久在位應積極,才無愧所托。
祈禱/行動:
慈愛的天父,我願謙卑事奉祢,不以群眾支持而自喜,不因穩定而怠忽職守,更願捨己為祢所用。奉主名求,阿們。
莊育銘牧師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g0tOAxp0A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