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每日研經釋義:歷代志上8章1-40節
|
|
←【前一篇】每日研經釋義:歷代志上6章49-81節
|
【下一篇】每日研經釋義:歷代志上9章1-44節→
|
|
本篇研經釋義,當日與讀經會同步刊出:https://www.su101.net/archives/27924
金句: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羅馬書15章1節)
掃羅王是便雅憫人
掃羅王是以色列國首位君王,是便雅憫支派勇士基士之子(撒上9:1; 14:51),因此,作者以斯拉記載了掃羅及其先祖便雅憫的家譜。
一、便雅憫支派的擴展(1-13節)
便雅憫諸家譜的記載不盡相同,可相互補充(代上7:6-11; 民26:38-41; 創46:21)。本段家譜記載時間點,從入埃及寫至進入迦南之初期。第6節提及以忽的兒子被從迦巴被擄到瑪拿轄,可理解成進迦南後支派內部衝突所引發的遷徙;迦巴在便雅憫境內,瑪拿轄在猶大境內。12節說到沙麥建立了阿挪和羅德兩城,13節亞雅崙族長驅逐了迦特人,皆在定居迦南以後所發生。公元前538年,阿挪人出現在從巴比倫地歸回的行列中(拉2:33)。
二、耶路撒冷屬便雅憫(14-28節)
本段則簡述了大衛作王後住在聖城裡的便雅憫族人。耶路撒冷原屬便雅憫支派,一直沒有被以色列人攻打下來(書18:28; 15:16),直到大衛攻下耶布斯人所盤據的耶路撒冷後(撒下5:6-7),便雅憫的族長才有機會進駐耶路撒冷,這些族長是比利亞之子,以利巴力之子,示每之子,沙煞之子,耶羅罕之子,共有四十二人,理當感謝大衛。
三、耶城對面是基遍城(29-40節)
基遍位於耶路撒冷西北方約9 公里處,與耶城相對,是亞雅崙谷和伯和崙谷往中央山脈的隘口起點。掃羅家族住在基比亞,正好位在基遍與耶城之間。從掃羅到亞悉共有十四代,其中有約拿單、米力巴力(米非波設)、米迦、亞哈斯、耶何阿達、亞拉篾、亞斯瑪威、心利、摩撒、比尼亞、拉法、以利亞薩。亞悉之後,進入被擄期。掃羅後代與大衛王朝關係密切,因地緣關係相近。
默想/應用:
大衛幫便雅憫人取得地業,存留掃羅的後裔,信徒間也應彼此善待。
祈禱/行動:
慈愛的天父,求祢使我愛仇敵、願意幫忙迫害我的人,就像大衛幫了掃羅及他的後代,因基督也曾為世人捨命上十架。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莊育銘牧師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0D06P3U-s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