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忠恕之道
|
|
←【前一篇】追求和睦與挽回
|
【下一篇】真正的愛為己無所求→
|
|
《撒母耳記下19:16-19》巴戶琳的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示每急忙與猶大人一同下去迎接大衛王。跟從示每的有一千便雅憫人,還有掃羅家的僕人洗巴和他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僕人;他們都逿過約但河迎接王。有擺渡船過去,渡王的家眷,任王使用。王要過約但河的時候,基拉的兒子示每就俯伏在王面前,對王說:「我主我王出耶路撒冷的時候,僕人行悖逆的事,現在求我主不要因此加罪與僕人,不要記念,也不要放在心上。」
1936年出版,管理學大師戴爾•卡內基所寫的《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共銷售了一千六百萬冊,歷今不衰,其中一個中文翻譯把書命名為《人性的弱點》,頗一語中的。其中一個重要的法則就是不要批評,譴責或抱怨,簡單點說,就是不要踢馬蜂窩。許多人遇到奸佞小人,吃了暗虧,總想報復,給對方一個教訓,其實對人對己都無益,因為對方若真的是小人,不會醒悟,只會更厲害反擊,而自己耿耿於懷,窩藏苦毒,只會傷害自己,不如赦免對方,若他良知未泯,或能悔改,即使不悔改,起碼自己不受影響。
示每在大衛逃難之時不只不加援手,更落井下石,在大衛臣僕面前丟石頭,把大衛臭罵一番;至於掃羅兒子米非波設的僕人洗巴,則虛情假意的援助大衛,博大衛的好感,其實是覬覦米非波設的產業,兩個都是無恥小人,但是大衛不與之計較,這是最聰明的做法。
我們屬主的人,有神的憐憫,只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神自會引領我們走在最美好的,照顧我們所需,詩篇65篇說:『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我們對人無所求,自然就減少了對別人的埋怨,也不會因為別人的阿諛奉承就飄飄欲仙,被人欺騙。我們知道『申冤在我,我必報應』(羅12:19),就不會因為別人的惡行耿耿於懷,反對學會饒恕,也學會聰明一點,下不為例,保護自己。
大衛的泱泱大度不只幫助了自己不被苦毒捆綁,讓自己的靈命成長,又團結了以色列人,立下好榜樣,得到百姓欽佩。其實愛與赦免都是神的本性,我們越多反映神自己,自己也必更蒙福。
|
|
|
|
本專欄由黃天賜牧師授權轉載
【繁體每日靈修】
每週一至週五寄發,歡迎轉載,轉發,或邀請朋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