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真愛與承諾 5月3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每日閱讀首頁 蘇老師時間 劉三講古 張牧師開講 每日親近神
林南禱告手冊 胡邵明牧師靈修 宣教日引 荒漠甘泉 慕安德烈
每日新眼光讀經 每日靈修小品 信心支票簿 湯新如牧師靈修 今日恩典365
奔向日出 黃牧師靈修 劉彤牧師靈修 芥菜種靈修日誌 活潑的生命
三讀三禱運動 英文靈修



「腦袋與口袋」的選擇決定了成敗

←【前一篇】球賽人人會看,但是門道在哪裡呢?

【下一篇】你是外星人嗎?→

什麼意思?
我換個問法,到底先有腦袋才有口袋或者是先有口袋才有腦袋?
答案很明顯:腦袋有東西,口袋才有機會有東西。
口袋很深,不等於腦袋有東西。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很可惜有人沒有注意。
話說我在將近20年前之所以轉換到海外服事,原因只有一個:我發現我的腦袋有問題!
當時有機會到紐西蘭擔任講員,接觸了在西方文化長大的華人才發現我的腦袋有夠狹隘,雖然神學知識很多,但是生活經驗卻很窄,並且深刻體會到,生活經驗的不足會妨礙我對信仰的認識,於是便如大夢初醒,決心到海外服事讓腦袋接受更多挑戰。
如果大家覺得出國是為了更舒服的生活,那真是大錯特錯了!
為什麼都說要離開舒適圈呢?就因為你待在一個地方久了,不管那個地方好不好,他就會變成我們的舒適圈,在穩定的生活模式當中,我們很難有真正的突破。
跟西方文化接觸會發現旅行和冒險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但對亞洲文化來說卻是巨大的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務實重視口袋,卻也可能因此虧待了腦袋。
我壯年出遊確實發現西方人的腦袋跟我不一樣,整個價值觀差異也很大。
他們更重視生命意義的追求,即使要付出時間金錢的代價,甚至身體冒險都在所不惜,所以他們更勇於挑戰極限運動,任何事情可以不問成敗,只求嘗試。
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文化衝擊,我在一個保守的牧師家庭長大,凡事量入為出,一遇到經濟考量就打退堂鼓,因為那就是最現實的事。
但是在西方文化卻不是這樣,他們把經濟考量放在有待解決的清單當中,如果一件事情非做不可,那就想辦法解決錢的問題,而不是先考慮預算再決定要不要做這件事。
所以科技業就拼命燒錢,不管燒了多少錢一定要做出結果,如果錢燒光了就再去找,如果最後失敗了也是無怨無悔,因為本來就沒有保證成功的。
這種文化在我眼中簡直傻得可以,根本就是無腦,更直接來說就是笨蛋。
但是20年過去了,我已經成為一個笨蛋。
舉例來說,我覺得應該要有營地來辦我想追求的活動,我希望對一個場地有完全的主導權,雖然要負債但非做不可,那我就想辦法去借錢,所以我們在美國成立的機構「家庭優先協會」就借錢買了兩個營地,這是過去的我絕對不會做的事。
再舉個例,今年開始夏令營招生,我對於培養未來世代的領袖很有負擔,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所以我就放開去做,我遇到的困難是:台灣基督徒家長很少有人有能力負擔這種夏令營的費用。
怎麼辦?
很簡單!
那就想一條路來解決錢的問題。
我為什麼要辦夏令營?當然不是為了好玩,而是是為了培養人才。
什麼是人才?
就是有能力解決問題!
問題在哪裡?
他們沒有錢!
怎麼解決?
回到聖經:不做工,不要吃飯。
盡量不要花父母的錢,那我就來幫他們找機會自籌經費。
這個想法來自於我的紐西蘭經驗。
孩子們在紐西蘭讀書的時候,小學老師就把他們分組,這個學期比看哪一組最會賺錢,讓孩子去思考你這個年齡有什麼方法可以賺錢?我女兒那一組最後決定去橄欖球場賣熱狗,其他組有的去除草,有的賣餅乾。
學校要蓋體育館,就請學生去鄰居敲門賣餅乾,這就是教育。
為什麼沒有錢就退縮?
有錢的人多得是,就看我們用什麼正當的方法去換取。
謝智謀老師帶著一群中輟生到基督城騎腳踏車,不准父母出錢,他們必須想辦法去籌錢,結果他們在街頭賣唱,寫企劃書給企業,跟航空公司談免費托運單車,結果美夢成真,給我很大的震撼。
提早一年讓明年想參加夏令營的孩子用一年的時間來籌措經費,這個過程恐怕比營會本身更有價值,這就是腦袋與口袋的秘密。
如果你也認同,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幫忙提供機會給這些願意自力更生的年輕人。
信仰就是活得有力量,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



本專欄原始出處為愛加倍靈修中心之劉三講古 Agape Care Ministry
特別感謝劉牧師授權轉載。版權所有,轉載及相關版權問題請洽劉曉亭牧師。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