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你是哪個教會的...——基督徒的魔咒9
|
|
←【前一篇】泛濫成災的「愛心」...——基督徒的魔咒8
|
【下一篇】到底要認罪到什麼時候?基督徒的魔咒10(完結篇)→
|
|
這句話怎麼聽起來像幫派問:「你混哪裡的?」
事實上,教會傳統中確實有幾分神似之處呢!
耶穌設立教會之初吩咐的是:只要兩三個人奉主的名聚會,祂就與我們同在。
保羅傳福音的時候針對的是某個地區的全體信徒並且強調教會的合一。
當時的信徒不會問:你是哪個教會的?
使徒信經也強調:聖而公之教會。
可見聖經中的教會是不分彼此的,只要是基督徒就聖徒相通,互為肢體,只有一個元首就是耶穌基督。
那怎麼會演變成今日,一聽到對方是基督徒就問:你是哪個教會的?牧師是誰?教會多少人?
這就是教會歷史演變的結果,大家為了方言以及洗禮方式都是翻過臉的,大家可能不知道17世紀在英格蘭曾經有浸信會牧師拒絕嬰兒洗而遭到鞭打呢!
就是這樣的背景導致教會之間直到今日都還有一道無形的牆。
先不說福音派與靈恩派,光是傳統宗派教會之間就為許多神學分歧爭論了幾百年。
我們雖然早已遠離了當時的恩怨,也理解前人為了這些不同的觀念曾經發生過的爭執,但是還是很自然地接受了目前教會的狀態。
其實現在的基督徒也是在五百年前從天主教分裂出來的,這都是一言難盡的過程,剪不斷理還亂。
耶穌的門徒設立教會,從來不是為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但是想也知道,當教會從一小群人迅速擴大到整個羅馬帝國,一定會發展成一種組織,起初還可以彼此認同,但是隨著政治的介入,教會就開始分裂,然後加上教義的分歧,久而久之就會變質,最後導致馬丁路德的改教。
難道我們真的就概括承受這些歷史的包袱嗎?
當然不是!
別忘了,魔鬼從起初就拼命在麥田裡撒稗子,想讓教會變成一種組織,效忠領袖,混淆耶穌設立的教會。
於是,當不明究裡的信徒擁護自己所屬的教會之時,就會發生許多信徒之間的紛爭,尤其是教會領袖之間的隔閡,導致教會暗潮洶湧,彼此爭競,也是在這種背景底下,造成今日教會「聚會算人數,會後數奉獻」的扭曲現象。
難怪年輕人都不進教會,尤其是歐美的信徒從小參加主日學,但是到了高中之後漸漸流失,大學之後幾乎不去教會,很多人依然相信上帝,但是他們對教會沒興趣,因為教會早就不是基督身體的原貌了。
疫情之後,很多教會斷崖式崩解,對許多神學家來說都被視為另一次宗教改革,讓信徒重新思考:什麼是教會?
時至今日,傳統教會的運作眼看就要隨著人工智慧走入歷史,上帝顯然正在引導基督徒回歸聖經,裝扮整齊,警醒等候迎接基督的再來。
所以我們對教會的未來是樂觀的,年輕的基督徒將不再重視建築物以及組織,而是在冷漠的時代更在乎彼此的關係,更專注於跟上帝的關係多過於在教會結黨。
腓立比書2:3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
什麼大教會,小教會,將來都只是歷史的古蹟,我們都屬於全球化教會,沒有圍牆,每個人都先求神的國與神的義,這就是基督徒!
p.s
明日主題:
到底要認罪到什麼時候?基督徒的魔咒10
|
|
|
|
本專欄原始出處為愛加倍靈修中心之劉三講古 Agape Care Ministry
特別感謝劉牧師授權轉載。版權所有,轉載及相關版權問題請洽劉曉亭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