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不是好基督徒,為什麼我老是會軟弱?基督徒想不通4
|
|
←【前一篇】末日也喊太久了吧?基督徒想不通3
|
【下一篇】上帝要恩待誰就恩待誰?沒道理啊...基督徒想不通5→
|
|
看到別的基督徒平安喜樂,常常作見證,自己卻起伏不定,靈命軟弱,不禁自問:「奇怪了,是我讀經禱告太少嗎?還是上帝比較眷顧別人?搞不好上帝根本沒有揀選我...」
就算自己承認不是「好基督徒」,確實沒有讀經禱告的生活,參與教會也沒那麼熱血,還是會納悶:「他們怎麼有那麼多時間?他們怎麼那麼火熱?服事那麼多?當基督徒怎麼有點兒累呀?」
其實華人基督徒是一個「小圈圈」非常容易競爭比較是很合理的,因為基督徒比例很低,都不到一成,加上基督信仰又非個人修行而是「不可停止聚會」,以華人文化屬性來說,八卦滿天飛就很正常,用聖經去彼此衡量更是家常便飯,彼此推敲屬靈程度也就見怪不怪了。
但是這是聖經的立場嗎?
當然不是!
保羅就說「有誰軟弱,我不軟弱?」甚至保羅還誇自己的軟弱,嗆魔鬼:「別想因為我不完美而擊倒我...我就是靠恩典站立...」
只可惜這樣的思想離現實太遙遠,不是人人都能體會,並非境界太高,而是跟我們的固慣性思維差距太大,對多數華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
我們的習慣是「無功不受祿」,連去拜訪朋友都要帶「伴手禮」,這當然沒有錯,但卻不能應用在信仰當中,因為信仰是完全不同的層次。
在世界上,應對進退的對象是「人」,但是信仰卻是真切面對「神」。
我們很難想像,不管多麽認真讀經禱告,參與聚會,拼命奉獻,火熱服事,對於我們的得救是毫無價值的,上帝根本不會用這些標準來分類分級,把焦點放在宗教行為的後遺症很可能是自高自傲。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些形式難道沒有任何意義嗎?
當然有!
這些都是引導我們跟神關係深化的「過程」,但卻不是目的,就好像耶穌用果樹以及撒種做比喻一樣,我們本該鬆土施肥,但是一個人炫耀自己多麽認真澆水修枝,意義不大吧?重點是「樹上有沒有果子」才對吧?!�這當然是一種弔詭,「理論上」...鬆土施肥應該結實累累,但是有沒有可能受惠的是雜草跟稗子呢?因為這棵樹生病了呀...這就是耶穌對法利賽人的責備,他們不檢視自己跟神的關係只是滿足於宗教儀式跟氛圍,他們事奉的是「以神之名的儀式」而非上帝本身。
因此,勤於讀經禱告與基督徒聚會是好事也很必要,但萬一模糊焦點就慘了。
基督徒該關心的是「我與上帝的親密關係」而不是「我是不是好基督徒?」前者是「神怎麼看我」,後者是「人怎麼看我?」
所以如果覺得自己靈性軟弱,我們就自然被愛吸引來靠近上帝,別考慮自我定罪這條路,我們不會滿足於當前屬靈狀況,不是病態追求而是對自己真實的光景負責,我們不是為自己軟弱找藉口或合理化,而是不必讓某些傳統量表為單純的信仰帶來混亂。
信仰是一種自由,不是束縛,而自由來自於真理而非心證。
在神的愛中前進,讓生命自然會成長!享受信仰,不是忍受信仰!
p.s
明日預告:上帝要恩待誰就恩待誰?沒道理啊...基督徒想不通5
|
|
|
|
本專欄原始出處為愛加倍靈修中心之劉三講古 Agape Care Ministry
特別感謝劉牧師授權轉載。版權所有,轉載及相關版權問題請洽劉曉亭牧師。